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教育教学» 研究生教育

研究生教育

288365com研究生指导教师个人情况简介

  2017-06-26  作者:  来源:

 

研究方向一:水处理理论及技术
杨景亮教授,男,工学硕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北省高等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河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现任288365com院长,河北省污染防治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环境保护制药废水污染控制工程技术中心副主任,河北省环境科学学会常务理事。
近年来主持、参加各级科研课题共计30余项,现主持省部级课题3项,鉴定的课题中5项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7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其中主持、参研的科研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撰写发表论文40余篇。
任洪强教授,男,博士学位,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江苏省环境工程中心学术委员会秘书长;江苏省环境生物技术协会专家组成员;中国科协环境工程专家组成员。主要研究方向:环境生物技术、废水生化处理。近年来主要从事废水厌氧生物处理技术的研究和教学工作,曾参加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项目两项,先后参加或完成省部以上科研项目1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教育部青年教师基金1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8项,获专利3项,完成30多项实际废水处理工程。
李再兴教授,男,197310月出生,清华大学博士后,教授,硕士生导师,环境工程系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水污染防治及污水资源化。在制药行业废水废渣处理、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开发、高效生物反应器研制、污水资源化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和参研国家“十一五”重大水专项课题、“十二五”农村领域国家科技计划课题、国家自然基金项目、“863”课题、环境保护部课题、河北省重大技术创新项目、河北省自然基金课题和河北省科技厅重大课题等纵向课题20余项;主持完成废水处理工程设计30余项。研究成果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教育部2010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编制国家标准《上流式厌氧反应器》(JB/T 10669-20061部;申请发明专利10项,已授权8项;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12篇。
耿艳楼教授,男,19639月出生,工学博士,河北省科学技术厅高新技术处,处长。近年来主持或参与多项省部级课题,研究成果中获建设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受权国家专利1项。
任立人正高级工程师,男,53岁,汉族,硕士学位,现任华北制药集团环保研究所副所长,石家庄市环境科学学会理事。多年来在从事医药生产污染治理技术的研究开发、工程设计等工作。
先后主持开展了多种生产有机废水的厌氧、好氧生化处理与废水脱硫、脱氮处理工艺技术的研究和工业化大型高效厌氧及好氧生物反应器设计研发。研究成果中获国家环境保护局(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1 项。受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发表论文10余篇。
冯素敏副教授女,196210月出生,工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水污染控制及污水资源化。曾主持完成大、中型工业水处理、高层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20多项。主持或参与省部级科研项目7项,科研成果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厅局级科研项目9项,横向科研课题11项,发表论文22篇。
近三年内主持省部级科研课题2项,包括“城市中水回用于电厂循环水处理技术研究”和“新型绿色水处理剂环氧琥珀酸共聚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可支配科研经费10万元。横向科研课题3项,包括“合成氨废水处理与回用应用技术研究”、“电厂循环冷却水阻垢缓蚀剂筛选试验研究”、“新型阻垢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发表论文6篇。
罗湘南副教授,女,19713月生,天津大学博士毕业,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生学院副院长兼学科建设办公室副主任。河北省可持续发展研究会会员,石家庄市化学学会会员,中文核心期刊《环境科学与技术》特邀编委。曾主持或参研多项省部级课题,发表论文20余篇。研究成果获河北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河北省教育厅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1项,河北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目前主持河北省建设厅课题1项,主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教育厅、石家庄市科技局等课题5项。
刘春教授,男,19763月出生,清华大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生物技术和废水生物处理工艺及技术。目前主持和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各2项。此外主持和参与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基金、国际合作课题、横向合作课题等科研课题十多项。先后开展过难降解污染物生物强化处理技术、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分析、膜-生物反应器废水处理技术、微气泡技术等多领域研究。在国际刊物、国内核心杂志、国际会议等发表论文30多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十多篇。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吴根副研究员,男,19702月出生,北京科技大学博士,国家科学技术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二处副处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废水生物处理技术。目前主持和主研多项科技部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专项、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课题等科研课题。在国际刊物、国内核心杂志、国际会议等上发表论文20多篇。
罗晓副教授男,197311月出生,博士学位,给水排水系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水污染控制及污水资源化、城市景观水处理技术。先后开展过污水生物处理技术、污水光催化氧化处理技术、污染水体的生态修复技术等领域研究。近三年主持完成省、市级科研项目9项,撰写科研论文9篇,编写教材一部。科研成果中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授权发明专利一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目前在研课题2项。
廉静副教授,女,工学硕士,19806月生,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水污染控制技术、环境能源技术和生物修复技术等。先后主持和参研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重大项目、河北省自然基金课题和河北省科技厅重大课题等纵向课题8项;废水处理工程等横向课题多项。研究成果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发表研究论文20余篇,其中SCIEI收录9篇;申请发明专利5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3项。
研究方向二:大气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
任爱玲教授,女,19633月出生,教授,南开大学博士。享受河北省骨干教师津贴,河北省“双十、双百、双千工程”人才,荣获第二届石家庄市青年科技奖,为河北科技大学校级名师。
主要从事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废物资源化的研究。完成省部级成果15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三项、三等奖五项,获得国家专利6项,参编专著3部,发表论文百余篇,被SCIEI收录19篇。主要成果有能源结构与大气污染关系的研究、中小型窑(锅)炉烟气除尘脱硫装置、生物净化含硫气体的研究、城市污泥制备活性炭和污泥无害化新技术、石家庄雾霾天气污染特性、、恶臭气体净化技术等。
主要在研课题有:省科技厅《生物质气化新技术》,《制药行业VOC和恶臭防治技术评估》、《生物净化VOC和恶臭技术》等。
郭斌教授,男,19603月出生,教授,天津大学博士。288365com副院长,中国民主同盟石家庄市主委,石家庄市政协副主席,省政协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河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河北省环境保护和环境风险防范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大气分会常务理事、河北省固废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民主同盟人资环委委员、河北省人资环委委员、河北科技大学校级名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废物资源化与清洁生产,大气污染控制技术。
主持国家863、国家环保部公益专项、国际合作课题、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河北省攻关课题等2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5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被SCIEI收录36篇;获国家专利授权12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三项、三等奖五项。主要成果有恶臭气体污染控制、工业窑(锅)炉脱硫除尘一体化装置、HAP材料治疗眼窝凹陷畸形、城市垃圾资源化技术和设备、烧结烟气半干法脱硫成套技术和装备等,完成西班牙政府资助课题“河北省资源利用“十一五”规划”,城市垃圾资源化设备的开发等。
主要在研课题有:国家环保公益专项、省自然基金、省科技攻关项目等,横向课题多项。
多次参加河北省政府组织的环境资源、环境风险防范和循环经济专家论坛,为地方社会和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白志鹏教授男,19691月出生,南开大学博士,美国环境和职业健康科学研究所博士后。博士生导师,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大气化学和气溶胶科技创新基地首席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山东省“城市大气污染监控预警技术岗位”泰山学者特聘专家,2006年全国气象科技大会上获“全国气象科技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外、国际合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技部、教育部、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天津市基金项目、各省市科技局和环保局项目几十项。其中国外、国际合作3项,科技部项目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主持三项)。国内外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70余篇被SCI收录。发表会议论文80余篇。近年来主编一本专著和四本教材,参编四本专著。申请八项国家发明专利(已授权三项)和七项实用新型专利(已授权两项)。申请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三项。主持中国气象行业标准“膜采样气溶胶碳成分分析方法”。参加三项有关室内环境国家标准的编制。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六次,三等奖三次,获副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三次。目前在研项目有国家重大仪器专项、环保部公益项目一项、973项目子课题等。
赵文霞教授,女,19734月出生,理学博士。主要从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及光催化净化技术方面的理论及应用研究。先后主持或参与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7项,国际合作课题1项,研究成果中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发表科研论文近30篇,其中SCI收录1篇,EI收录3篇;参编教材3部;申请发明专利2项。目前在研纵向课题5项。
段二红教授,男, 197910月生。20096月毕业于天津大学化工学院获博士学位。
多年以来主要研究方向为气态污染物控制与资源化、环境催化和清洁生产技术。主持/主研完成国家发改委中央专项1项,国家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1项,科技厅科技计划1项,完成石家庄市环保局课题1项,石家庄市科技局科技计划项目1项,省厅鉴定成果4项,3项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河北省教育厅青年基金项目1项,环保部公益项目1项和河北省科技厅科技计划课题2项。作为主持人获得河北省科技进步奖3等奖1项,发表SCI论文20多篇,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4篇(11篇和26篇),论文他引超过40次。参与编著了《精细有机合成原理及应用》、《催化剂评价与表征》和《河北省环境污染防治》,申请了10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项发明专利。
研究方向三:清洁生产与固体废物资源化
郭斌教授(如前介绍)
周保华副教授,男,19741月出生,理学硕士。近年来先后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国际合作课题一项。研究成果中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发表论文10余篇。目前在研纵、横向课题7项。
侯永江教授,男,197412月出生,工学博士。现为国际期刊审稿人,国家清洁生产审核师(E002732),河北省环境科学学会清洁生产审核专家。受聘于联合国中国国家清洁生产中心担任“国家清洁生产审核师培训班”培训教师。近年来,共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3篇,参与和主持了课题多项,其中包括“973”课题(博士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天津市重点自然科学基金;作为项目负责人,现主持纵、横项课题5项。
韩菊教授,女, 19637月出生,理学硕士。近年来主持或主研了国家863计划课题2项、省级课题6项、鉴定科研成果7项、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获得专利授权4项。发表论文45篇,被三大检索收录5篇,其中SCI3篇,EI收录2篇。目前承担着省科技厅重大专项课题、科技攻关课题等6项,主要涉及超临界萃取、绿色合成、传感器研究等,可支配经费20多万元。
刘宝友教授,男,19732月出生,博士学位。主持完成省自然基金1项,主研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研完成河北科技攻关计划项目7项,研究成果获河北省山区创业奖1项。申请发明专利11项,其中有8项已经授权,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已经被SCIEI收录20多篇。目前承担纵、横向课题3项,可支配科研经费20余万元。主要研究方向为绿色化学与应用技术,包括离子液体与光电材料中间体的制备及应用等。
赵凤清教授:男,工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化工与生态材料;固体废物资源化,主持并完成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科研成果中获省科技厅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发表的学术论文中被SCI收录23篇,EI收录4篇。现主研科研课题5项。
刘仁平副教授,男, 19802月出生,工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废物资源化与清洁生产,包括可燃废物洁净燃烧技术、污泥热解液的燃料化应用研究等;国家清洁生产审核师;近年来主持或参研课题包括国家863(子课题)1项,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2项,河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基金和青年基金各1项;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4篇。
国洁副教授,女,19797月出生,工学博士。现为国家清洁生产审核师(E019313)。主要从事污水高级氧化技术及环境催化净化方面的理论及应用研究。近年来,共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3篇,EI收录5篇。参与和主持课题多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作为项目主研人,现主持纵、横项课题5项。
研究方向四:环境监测技术与装备
崔建升教授男, 19662月出生,博士学位。288365com副院长。作为主持人曾完成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生化需氧量(BOD)在线自动监测仪”、国家海洋监测“十五”863计划课题“海水BOD现场检测技术”和河北省科委课题“微生物BOD传感器研制”等课题7项。其“微生物传感器BOD测定仪研制”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现主持课题3项,一项为国家海洋监测领域“十五”863计划课题子课题,在研课题总经费23万元。近五年发表有论文26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
王晓辉教授,女,196212月出生,理学硕士。国家注册环评工程师,环境影响评价评审专家。近年来主持或主研国家“863”课题和省、部级科研项目 10 余项,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公开发表论文 40 余篇, SCI 收录 1 篇,授权国家专利 1 项,参编高教出版社出版、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3 部,参编国家标准一项,负责参与多项环境影响评价课题。目前在研国家、省部级课题及横向课题8项,负责环境影响评价项目多项。
肖捷颖教授,女,1970年生,日本千叶大学博士。2007年日本千叶大学环境遥感中心博士后出站。主要从事城市扩展及城市环境问题的遥感研究、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遥感监测研究以及地表水水体水质的遥感监测研究,目前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基金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2项、河北省自然基金2项,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1项,可支配科研经费60余万元。近年发表科研论文30篇,其中SCIEI论文18篇,中文核心期刊12篇,参编教材2部。
研究方向五:污染物环境行为与风险控制
高太忠教授,男,19571月出生,东北大学博士。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与咨询专家,河北省科技奖励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工程与材料学部通讯评议专家,河北省环境保护专家,国家注册环评工程师。公开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EI收录5篇、中文核心期刊40篇),出版专著、教材各一部。近年来主持、参加各级科研课题共计20余项,研究成果中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
李彤教授196310月出生,理学博士。主讲《生物化学》和《绿色化学》。研究领域包括:化学修饰电极和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及其在环境领域的应用以及绿色化学应用技术等。主研国家“863”课题1项,参与多项省部级课题,已鉴定3项,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主持横项课题1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国际和国内学术会议论文4篇,其中SCI 收录7篇,EI收录1篇。出版专著1部。
沈洪艳教授女,1971年出生,工学博士。环境科学系主任。国家环保部环境影响评价评审专家、国家环保部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和环境监理工程师、河北省环境规划专家、CNAT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咨询师。英国索尔福德大学短期学习。中文核心期刊《环境科学与技术》特邀编委。河北省固废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骨干教师。河北科技大学优秀硕士导师。研究领域主要为污染物生态毒理效应和风险评价研究、生态规划与评价。近年来,先后完成交通部天津水运所、河北省科技厅、河北省教育厅、河北省环保厅、石家庄市科技局立项的多项科研课题。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其中SCIEI收录13篇,核心期刊论文20篇,均为第一作者。主编教材3部,其中1部为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专著1部。主持课题研究成果获河北省教育厅教学成果三等奖,申请发明专利1项。目前主持国家环保部公益课题、河北省科技厅科技支撑、河北省教育厅重点课题、河北省自然基金、河北省环保厅公益课题各1项,主研国家自然基金1项,主持环评类、规划类横向课题多项,可支配科研经费60余万元。
张金锋教授,男197112月出生,博士。河北科技大学安全工程系主任,国家安全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材分委员会委员,国家一级注册安全评价师,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外审员,化工企业标准化审核员。主要从事工业通风与除尘、生产安全与环境风险控制技术、工业气体粉尘爆炸安全防护理论与技术等方向的研究。主持与参研多项国家及省部级课题,现主持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科技攻关和国家科技部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科研课题各1项,已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参研项目获省部级二等奖3项。
研究方向六:环境规划与评价
贾建和正高级工程师男,19633月出生,工程硕士。荣获首届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青年科技奖。研究成果中获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2项,获国家发改委优秀成果三等奖1顶,河北省发展计划委员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发表论文20多篇。目前承担多项横向课题。
肖捷颖教授(如前介绍)